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镇海军使院900年10月 唐末 · 罗隐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九十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惟天子建国。
必维九牧。
九牧既序。
区分局署。
两汉三公府有掾属。
魏晋而降。
则置行台。
若魏以秦王仪中都(一作山)
高齐辛术监治东徐州事。
皆行台之任也。
官属则令仆以至于尚书丞郎
唐制由行台而置采访使
殆今节制之始也。
镇海军旧治京口
大丞相钱塘之众。
东戡汉宏。
西歼逆朗。
天子不欲易其土。
故自符竹四命。
然后移军于钱塘
生物以宜。
租赋以便。
斥去旧址。
广以新规。
廓开闬闳。
拔起阶级。
俾幢节之气色。
貔武之出入。
得以周旋焉。
庚申年
加辟大厅之西南隅。
以为宾从晏息之所。
左界飞楼。
右劘严城。
地耸势峻。
面约背敞。
肥楹巨栋。
间架相称。
雕奂之下。
朱紫苒苒。
非若越之今而润之旧也。
疆埸之事。
则议之于斯。
聘好之礼。
则接之于斯。
生民之疾痛。
则启之于斯。
军旅之赏罚。
则参之于斯。
非徒以酒食骈罗。
而语言嘲谑者也。
其府属以下。
或八都旧将。
或从公于征。
或禀之于朝廷。
或拔之于乡里。
故天子用清宫传道之选以佐之。
辍教民论道之任以副之。
其馀省秩卿曹。
职领相次。
自我朝藩服官属之盛无加也。
噫。
大丞相之勋德。
既藏之天府
而攀鳞附翼者。
非镌刻乐石。
其可久乎。
是年冬十月
始命观察判官罗隐为记。
又启 南齐 · 萧嶷
 出处:全齐文卷六
臣拙知自处,暗于疑访,常见素姓扶诏或箸布屩,不意为异。
臣在西朝拜王仪饰,悉依武陵例,有二鄣扇,仍此下都,脱不为疑。
小儿奴子,并青布裤衫,臣斋中亦有一人,意谓外庶所服,不疑与羊车相类。
曲荷慈旨,今悉改易。
臣昔在边镇,不无羽卫,自归朝以来,便相分遣,侠毂、白直,格置三百许人,臣顷所引,不过一百。
常谓京师诸王,不烦牵仗,若郊外远行,此所不论。
有仗者非臣一人,所以不容方幅启省,又因王俭备宣下情。
臣出入荣显,礼容优泰,第宇华旷,事乖素约,虽宋之遗制,恩处有在,犹深非服之惭。
威卫之请,仰希曲照(《南齐书·豫章王嶷传》)
北齐文襄 初唐 · 朱敬则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
神武云。
日为我蚀。
今死亦掩。
观其和敕勒之歌。
哀来何极。
太子之色。
仍有别忧。
此岂悲促龄而怨昊苍哉。
但强寇在邻。
奸臣不附。
以此为恨也。
文襄克纂丕基。
堪负大业。
追成曩志。
不忝远图。
故能委任绍宗。
外平侯景
借假贞节
内察权豪。
沙汰众流。
釐正偫务。
纪纲具举。
朝野肃然。
况乃嘉思政之忠。
遥接其手。
寤陆生之直。
更赏其能。
此亦可称也。
且夫为人上者。
当不忝威仪。
慎惜名器。
先王以之革弊。
达人因此垂风。
是故立其章程。
明其限节。
水火可蹈。
礼教难逾。
今天荫甫倾。
洪基靡构。
国有大难。
未可三年不言。
高宴后园。
岂得一朝盘舞。
此不慎尔仪也。
若乃命天子为痴人。
比尊名于狗脚。
崔㥄之语。
不念元勋。
忿孙腾之仪。
宁思佐命。
此不惜名器也
加以任情荡思。
率意以之。
红绮如花。
妖颜若王。
决池而弄淫女。
下狱而罪贞姬
高慎洛阳
几倾其父。
于内寝。
乃系乎亲。
诗曰。
人而无仪。
胡不遄死。
此之谓也。
嗟乎。
楚庄绝缨。
不显妇人之节。
人献捷。
尚礼南冠之贤。
所以尽俘囚之材。
得醉者之力。
今者陷孝骞之罪。
王仪之心。
兰钦之慈。
专诸之剑。
非不幸也。
册秦王仪注议 唐 · 段禺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四十八
据开元礼。
临轩册礼。
命诸王大臣其日受册者。
朝服从第卤簿。
与百官俱集朝堂
就次受册讫。
通事舍人引。
不载谒朝还第之
自开元以后。
册拜诸王
皆正衙命使诣延英进册。
皇帝御内殿。
高品引王入。
立于位。
高品宣制读册。
王受册讫归院。
亦无乘辂谒朝之礼。
臣按五礼精义云。
古者皆因禘尝而颁爵禄。
所以示无自专。
禀之于祖宗也。
今虽册命不在烝尝。
然拜大官大邑
必至殿廷。
敬慎之道也。
今当司欲准开元礼。
其日秦王服朝服。
自理所乘辂车。
备卤簿。
与偫臣俱集朝堂
就次受册讫。
应天门外。
奉册置于载册之车。
王升辂。
出谒太庙讫。
归理所。
仪仗卤簿如来时之
南海神庙820年9月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一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
海于天地间为物最钜。
自三代圣王。
莫不祀事。
考于传记。
南海神次最贵。
在北东西三神河伯之上。
号为祝融
天宝中
天子以为古爵莫贵于公侯。
故海岳之祝。
牺币之数。
放而依之。
所以致崇极于大神。
今王亦爵也。
而礼海岳。
尚循公侯之事。
王仪而不用。
非致崇极之意也。
由是册尊南海神为广利王。
祝号祭式。
与次俱升。
因其故庙。
易而新之。
在今广州治之东南。
海道八十里。
扶胥之口。
黄木之湾。
常以立夏气至。
广州刺史行事祠下。
事讫驿闻。
刺史常节度五岭诸军。
观察其郡邑。
于南方事无所不统。
地大以远。
故常选用重人
既贵而富。
且不习海事
又当祀时。
海常多大风。
将往皆忧戚。
既进。
观顾怖悸
故常以疾为解。
而委事于其副。
其来已久。
明宫斋庐
上雨旁风
无所盖障
牲酒瘠酸。
取具临时。
水陆之品。
狼籍笾豆。
荐祼兴俯。
不中仪式
吏滋不供。
神不顾享。
盲风怪雨
发作无节。
人蒙其害。
元和十二年
始诏用前尚书右丞国子祭酒鲁国孔公广州刺史御史大夫
以殿南服。
公正直方严。
中心乐易。
祇慎所职。
治人以明。
事神以诚。
内外单尽。
不为表襮
至州之明年
祝册京师至。
吏以时告。
公乃斋韨视册。
誓偫有司曰。
册有皇帝名。
乃上所自署。
其文曰。
嗣天子某。
谨遣官某敬祭。
其恭且严如是。
敢有不承。
明日。
吾将宿庙下。
以供晨事。
明日。
吏以风雨白。
不听。
于是州府文武吏士凡百数。
交谒更谏。
皆揖而退。
公遂升舟。
风雨少弛。
棹夫奏功
云阴解駮。
日光穿漏。
波伏不兴。
省牲之夕。
载旸载阴。
将事之夜。
天地开除
月星明穊。
五鼓既作。
牵牛正中。
公乃盛服执笏。
以入即事。
文武宾属
俯首听位。
各执其职。
牲肥酒香。
樽爵净洁。
降登有数。
神具醉饱。
海之百灵秘怪
慌惚毕出。
蜿蜿蛇蛇
来享饮食。
阖庙旋舻。
祥飙送帆。
旗纛旄麾
飞扬晻霭。
铙鼓嘲轰。
高管噭噪。
武夫奋棹。
工师唱和。
穹龟长鱼。
踊跃后先。
乾端坤倪
轩豁呈露。
祀之之岁。
风灾熄灭。
人厌鱼蟹。
五谷胥熟。
明年祀归。
又广庙宫而大之。
治其庭坛。
改作东西两序
斋庖之房。
百用具修。
明年其时。
公又固往。
不懈益虔。
岁仍大和。
耋艾歌咏。
始公之至。
尽除他名之税。
罢衣食于官之可去者。
四方之使。
不以资交。
以身为帅。
燕享有时。
赏与以节。
公藏私蓄。
上下与足。
于是免属州负逋之缗钱廿有四万。
米三万二千斛。
赋金之州。
耗金一岁八百。
困不能偿。
皆以丐之。
加西南守长之俸。
诛其尤无良不听令者。
由是皆自重慎法。
人士之落南不能归者。
与流徙之冑百廿八族。
用其才良。
而廪其无告者。
其女子可嫁。
与之钱财。
令无失时。
刑德并流。
方地数千里。
不识盗贼。
山行海宿
不择处所。
事神治人。
其可谓备至耳矣。
咸愿刻庙石。
以著厥美。
而系以诗。
乃作诗曰。
南海之墟。
祝融之宅。
即祀于旁。
帝命南伯。
吏隋不躬。
正自今公。
明用享锡。
右我家邦。
惟明天子。
惟慎厥使。
我公在官。
神人致喜。
海岭之陬。
既足既濡。
胡不均宏。
执事枢。
公行勿迟。
公无遽归。
匪我私公。
神人具依。
资政韩公家传 北宋 · 唐庚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二、《唐先生文集》卷六
韩公,讳粹彦字师质
相州安阳人,魏忠献王之子,故丞相仪公之弟也。
春秋之世,韩献子有大功于赵,故宋有天下,而韩氏为特盛。
忠献有勋劳于天下,先朝著令,世选韩氏子孙一人官相州
故公弱冠以选,监相州酒税,秩满复监相州仓。
稍迁国子监光禄寺主簿卫尉寺丞提举京东常平等事,尚书司勋员外郎、接伴北朝贺天宁节使,充北朝正旦国信使
主上即位,仪公拜左仆射,公避亲,改少府少监,迁吏部员外郎
丐外补,得陈州
仪公罢相,公亦罢郡,主管嵩山崇福宫
五年许自便,主管西京留司御史台
驾幸兴德禅院,有感,诏韩氏子孙在吏议者,悉除之。
未几,主管南京鸿庆宫。
丁母忧,服除,拜光禄少卿
上享原庙,摄太常卿、接伴北朝贺天宁节人使。
使还,赐出身,拜秘书监
二年,以徽猷阁待制兴仁府
俄擢定州路安抚、马步都总管,知定武军府事。
还朝,拜工部侍郎,主管右选
求外补,拜龙图阁学士,复知定州,年五十四薨于中山
公名重北方,而闻于契丹,故聘使往还,公未尝不在其间,而北道谋帅,公未尝不为选首。
其使契丹也,王师方西征,虏意不自安。
公既入境,皆交口问西事。
公对以使事有指,不敢及其他。
公既慎重其事,不敢纵言,而虏亦顺适其意,不敢复问。
而云中馆送台箱事,例客省使不肯拜,受香药酒皆反复论难。
卒正其礼,得其所守而还。
公始授馆,虏主戒馆中勿生事。
公射于馆中,虏主乘小车,与其孙观焉,因解骖以侑射,且命画工邈之以归,其为远人所慕如此。
公为侍郎者再,而吏部之政为最勤。
其殿大邦者三,而定武之政为最逸。
吏部分四选,而侍郎右选至为杂冗。
公承积弊之后,釐正簿书,遣决滞务,增损废置五万四千一百馀事,发为几白,然后怨詈谤讟,化为驩谣。
上闻而嘉之,公进秩一等,官吏赏有差。
所谓最勤者如此。
中山魏王仪公旧治也,遗民故老犹有存者。
闻公作世济堂,固已感悦;
而公之抚军治民,悉遵先世规摹,故雍容谈笑,无他施为,而军府肃然。
所谓最逸者如此。
余尝读公奏议,以考其为心,大抵以爱民为本。
始,公知陈州,作护城堤,自是无复水患,人至今便之。
然至定武时,议者欲决滹池河水注塘泺中,而界保州、永宁之间作限水堤,则公极论其不可。
始,公在定武时,诏访以备边之计。
公画四策,以储蓄为先务。
河朔均籴,则公复有所不从。
所谓以爱民为本者如此。
余读公奏议十卷,至论致仕官复起、免,追所得恩典以励风节,喟然叹曰:大哉言乎!
忠献之风矣。
始,公貌类其父,世人以为忠献复出,而号小魏公。
神宗、哲宗亦以是深器之,然终不至大用。
故余所书,止于如此。
世以忠献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
今考《史记·世家》,周公之子伯禽,太公之子吕伋,皆龌龊庸人,无事可书。
召公之后,九世无闻,至燕惠侯然后稍见于史。
则余今所书如此,公可谓不忝其世矣。
赞曰:
公子保之谓余言:「先公在定武时,有说先公取幽燕者,先公折之曰:『国家奄有四海,宁少此弹丸土邪』」?
北方无事百有馀年,两朝之民得以养生,得以送死,得以事其父母而养育其子孙,始之者寇准,而成之者公也。
《传》曰:「仁人之言,其利博哉」。
今所谓仁者,果谁欤?
非公孰能当之?